我们还缺哪几环—来自中德间的职业教育比较
  
    德国适龄青年中,只有20%的人上大学,80%的人完成中学教育后接受职业教育.接受职业教育的青年人中,65%的人经由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培养成为某一职业的熟练工人.

    二战后德国经济起飞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发展职业教育.上月底,在武汉参加德中大道活动的德国职教界人士,与中国同行一起探讨从校园到职场的多个环节.

    双元制培训提升至国家层面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进行,企业中的实践和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

    在德国经济部和教育文化部的统一组织下,由行业协会、工会、教师三方代表,共同拟定用于职业培训的标准和各项具体要求,充分反映产业现实和发展的需要.

    双元制得以保证的另一大原因,是德国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法律制度规定了德国职业资格认证的总体要求和具体的认证考核内容及其方式.

    过去10年,全德一共出台了200项职业培训规定,具有公司职员和学生双重身份的受培训者,在国家承认的380个培训职业中接受职业教育.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即有职业院校提出借鉴双元制培养学生.但至今日,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还只是学校和企业间的自发行为.

    各方资源如何精密合作

    德国下萨克森州管理学院专家王宝军介绍,该学院50%的股权属于州政府,另一半股权由企业股东和机构股东分享.有大众汽车公司这样的股东,该学院的汽车相关专业学生在获取行业最新知识、进入一线大公司实践自然没问题.

    我国不少企业目前也认识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事半功倍.武汉楚天激光集团董事长孙文向记者表示,目前集团和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都有订单培养,武汉软件职院首届订单班的42名学员100%就业.

    湖北啤酒学院是完全按双元制培养模式建设的中德合作项目,院长徐功瑾介绍,该院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学理论,一半时间在酒厂实践.要想通过毕业考试,学生必须自己买原料、设计配方、动手酿造啤酒,学生的论文就是他们自产的酒.为了让师生在校园里接触到最新行业动态,学校经常邀请酒厂到学校进行技术研讨.

    学校和企业间不可缺少的中介

    此次职教论坛上,德方来了很多职教机构,他们连接着职校、企业还有各种行业协会.

    以德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公室为例,它与500余家工商协会、手工业协会、自由职业者协会密切联系,为职业教育提供咨询、实践、认证等服务.

    德国萨克森州经济教育协会这样描述协会的工作:根据经济界的行为和过程确定教育的需求量.他举例说明,萨克森州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企业目前的重点任务是国际化.因此,针对这些企业的人才培训要包括跨文化的业务联系、国际市场了解、语言等国际贸易内容.协会直接联系7所学校,精准地为萨克森州的中小企业培养员工.

    相当多的德国职教机构已认识到中国职业教育的大市场,纷纷在华设立分支机构,但我国这样围绕职教做文章的中介还在萌芽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