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国外职业教育教材多样化改革述评
  
    德国--理论与实训并重

    德国职业学校所采用的教材包括基础教材与专业教材两部分,理论教学教材按照联邦教学大纲设置。为保证技能培训的统一标准和质量,国家职教研究所出版整套实训教材。企业所采用的教材是联邦职业教育所编制的技能模块,基本都是自编的讲义,没有统一的教材要求。教材编写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专业理论课始终围绕专业实训这个核心,十分注重实用。

    德国的职业培训具有较为明确的思路和完整的工作体系,在培训教材的开发使用方面,采用市场化管理模式。德国教材有实训教材与理论教材两种形式,实训教材根据职业大类编写出若干教学单元模块,每一单元模块又由教师参考书、学生练习册、习题指导书组成,并辅之以专用练习本、工作记录册、测验习题册、投影胶片、工作评估册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理论教学的教材无全国统一的出版物,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增添新的资料,使教材不断更新以跟上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

    以电子技术教材为例,在印刷上国内教材一般都采用黑色,而德国大多是彩色,给人的视觉效果很好。在排版上国内教材一般都是图表、公式、文字混排,而德国教材文字和图片、表格分开排列,如文字在左,图表在右,非常清晰。电子技术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国内教材一般采用示意图,而德国教材以实物图为主,很直观,减少了从书本到实物的转换。国内教材很少有教辅材料,而德国教材有专门的配套材料。国内教材列举的电子元器件、电路的符号均采用国内规定的符号,以拼音或数字来对型号进行说明,德国教材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德国DIN标准,与国际上通用的IEC标准一致,这样就使学生毕业后,到外资企业能很快地适应环境、进入角色。

    在教材体系上,国内教材以学科为体系,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德国教材采用活动课程模块,以专业实践活动为中心,以学生掌握操作技能为目标,课题之间的关联性不是太大。国内教材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内容很少,且许多内容陈旧。德国教材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体现目前生产现状,专门留有学生工作页,设计了许多针对性、实用性的练习。

    在教材内容上,从容量上来说,中国教材由于按学科体系编排,只涉及本学科的内容,因此容量相对小一些,但难度较大。德国教材容量大,覆盖面很广,不仅包含电子技术内容,还涉及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数学和物理,减少了纯学基础课的枯燥与盲目。在传授知识方面,中国教材讲授“为什么”,德国教材讲授“是什么”或“做什么”.在技能训练方面,中国独立的教材不多,而且教材中设置的相关实验、实训内容验证性的较多,一般性训练较多,模拟较多,与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德国有专门的实训教材,训练内容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学会即可马上到现场顶岗,但由于缺乏一般性训练,若转岗需要重新培训。

    日本--教材选用灵活多样

    厚生劳动省主管职业教育与培训,教科书是由雇用促进事业团(现已更名为雇用能力开发机构)职业训练部编写完成的,成为“劳动大臣认定教科书”.除此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课程没有“认定教科书”使用,因此在实际培训中还有教师或教育培训机构自编教材、一般出版社发行图书、民间团体编教材、产品使用维护说明书、职业高中教科书等大量认定外教材被使用,这些图书资料统称为“认定外教科书及教材”.

    从日本职业能力开发学校1985年《有关职业训练用教科书的调查报告》的问卷调查结果看到,职业培训中教科书的使用类型约有3类:一是完全选用职业训练认定教科书,二是完全不选用认定教科书,而是用非认定的参考图书,如职业高中的教科书、一般发行的图书、教师自编讲义等,三是职业训练用认定教科书与认定外参考图书综合使用。

    在日本《养成训练用教科书及教材编制要领》中将教科书分为“专修训练课程用教科书”和“高等训练课程用教科书”,两者又都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教科书3种。

    通过以上对日本职业训练用教科书的编纂、选用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到,虽然在职业训练中有明确的规定,要求“养成训练及能力在开发训练中必须尽可能地使用劳动大臣编纂或认定的教科书”,但在实际职业训练课程中还是有相当多的认定外教科书、教材被使用,职业训练教科书的使用者对认定教科书的评价不高。

    另外,日本职业教育教材的开发管理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日本主要的职业教育机构(学校)包括高等专门学校、短期大学、专门学校、公共职业训练机构、各种学校和企业内职业训练中心,这些职业教育机构在招生对象群、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管理机构、投资渠道上各不相同,各有侧重。事实上,文部省唯一投资建设的职业教育类学校--高等专门学校,劳动省主要投资建设的公共职业训练机构,在专业设置上都以机、电、信息、商船类等制造业为主,是国家重点建设的专业类型,国家对这些门类的教材开发也给予重点支持。其他类型的教材,则主要由企业、地方上的行业协会或个人自行开发,并最终通过职业资格认证的方式对其质量加以控制。

    英国--明确的实践导向

    英国所有纳入企业行政管理职业资格证书(NVQ)的都不指定教材,以参考用书形式提供一些用书目录,由教师自行选择培训用书。出版社根据NVQ的标准组织编写培训用书,选择编写人员,社会上大学老师等会根据相关标准组织编写培训教程,应用部门的人员提供许多案例,将案例融入到教材中去,由进行相应培训的人员组织统稿。教材的知识产权归开发单位所有,在英国没有教材是可以组织进行培训的。

    英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并不像国内有关介绍所说的那样抛弃学科课程,准确地讲,应该是不同学科知识的重新组合。观察英国职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不难发现,其职业教育课程的实践导向是非常明确的,课程由普通文化课程、任务中心课程、学科课程、综合专业实践课程构成,其排列顺序如下:普通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并列,且贯穿整个课程的始终;在专业课程中先开设综合专业实践课程,而综合专业实践课程包括见习、模仿、独立实践若干课程,且从见习到独立实践逐步展开;任务中心课程与综合专业实践课程交替开设;学科课程安排在最后开设,其功能在于扩大学生的经验范围,促进对技术实践过程的理解。

    由于旨在以实践知识和相关理论知识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英国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大都是按照工作项目来组织的,这是因为学生未来工作成果都是具体的工作任务形成的成果,其所学课程内容应与工作任务紧密联系起来。只有这样,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与未来工作岗位能力需求才能紧密匹配,同时促进学生完整建构技术知识并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由于教学过程是根据项目或工作任务目标来模仿工作过程,因而,教学内容会涉及多门学科或多本学科式教材,学科式教材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基本处于教学辅助位置。在英国很少看到英国职业院校教师及学生在课堂大量使用教材的习惯,这与我国职业教育习惯有着很大的不同。目前,国内不少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重点都会包括教材开发本身,但从当前进程来看,改革教学模式比较容易做到,经验形成也相对快速,而改革教材体系与体例很难,至今没有取得成果。以英国职业教育模式对教材的处理态度来看,目前国内教材改革大有“鸡肋”之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