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学院办学理念的认识与思考
  

    摘 要:本文介绍和分析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无界化”的组织理念、“双轨制”的教学系统、“独树一帜”的教学工厂或企业、“无货架寿命”的教师专能开发等先进的办学理念,结合我国职业学校提出一些改革的建议,以便于更好地开展与新加坡的教育交流,不断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水平。

    关键词:管理模式;管理体制;启示

    2008年3月,我们参加了由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师培中心组织的广东省高职院校教师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学习,经过紧张的学习、参观、考察、观摩、交流和研讨,对新加坡教育体系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亲身体验了南洋理工学院的组织文化、办学策略、办学特色、教学理念、数字化校园建设、学系行政管理、人力开发与管理、学术管理系统、综合科技教学环境、专业课程开发、课程评估与反馈、教学设计、项目教学法、电子教学开发、学生企业实习计划、学生心智培育与管理和继续教育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南洋理工学院的“无界化的组织理念”、“双轨制”的教学系统、“独树一帜”的教学工厂或企业、“无货架寿命”的教师专能开发,以期对提升我国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提供某些启发。

    一、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办学特色

    作为新加坡五所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科院校之一,南洋理工学院办学定位是“为学员提供优质的教育与培训课程,为他们在未来与就业做好准备,以便他们在毕业后为新加坡的科技、经济及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学院充分利用其资源与专能,为工商业界提供人力开发课程及有关的服务,以支持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建设”.根据这个办学定位,南洋理工学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无界化”管理、“双轨制”的教学系统、“教学工厂”模式和“无货架寿命”师资开发。

    (一)无界化的组织理念

    在南洋理工学院,我们经常会听到“无界化”这个词。无界化校园、人才引进无界化、技术无界化、学科专业无界化等等。学院在规划布局方面,将电子工程、信息科学、生物与医学、化学与药剂四个院系组合在一起,联合建设科技园;在各个院系中,课室与实验室组合在一起,使教学与科研、项目研究融合在一起;在项目开发中,院系各部门紧密合作,各学系教职员都积极参与,共享教学资源,如:工程系、信息科技系、设计系和化学与生命科学系通常进行跨部门工程项目的开发,强化了部门与学系之间的团队精神,促进了各学系之间的项目合作及教学活动交流,强化了学院的灵活度和反应能力。“无界化”不仅体现在项目制作过程中不同部门的教师之间合作的无界,也体现在第三学年学生开展毕业项目时不同专业学生间合作及在企业实习的学生部门之间合作的无界。通过不同学科的交叉组合,形成边缘科技,并取得丰硕的成果。如机械学科和医学工程学科师生组合,研制出能对脑血栓病人治疗有突破性进展的特制金属丝细管;计算机学科和医疗化验结合,用计算机程序对血样进行分析,结果即刻就能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还原出病理图案,这样培养出来的综合人才也是现代社会最需要的人才。

    无界化的通力合作,也形成南洋理工学院的另一大特色--资源共享的经验积累与分享,它包括理念的分享,技术的分享。在南洋理工学院制造工程系,为配合实践“教学工厂”的理念,促进启动工业项目开发活动,引进工业项目案例并与学生分享项目开发经验,1994年即开始进行经验积累与分享(AES)方案的设计,目前已建立AES的局部网站,储存了超过3000个精品AES项目资料,来自数千个AES项目的数以千计的工程设计图纸在系统中存档,还收集了丰富的当前科技的相关短片。将开发的先进项目和先进的课题设计成果加以保留,便于师生借鉴、学习,共同分享成功的经验;即使是开发人离开了学院,其在职期间的成果经验必须留下。AES实质上是将师生共参与的工程项目解决方案、经验建成经验知识库,不仅便于师生在后来的工程项目中方便快捷地得到帮助,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院工程专能开发的效率。

    (二)“双轨制”的教学系统

    南洋理工学院的课程设置采用了2+1课程模式:两年进行基础和专业学习,一年进行企业项目研究与实习。第一、二学年宽基础培训,进行基础课程、选修课程、专业课程学习,在大讲堂(120人)课室上课;到实验室做实验,做一些小型项目研究则是分小班(每班20人)。第三学年,六个月时间不再到讲堂和课室上课,专门进行企业项目研究、实验、校内项目设计、到企业实习等。

    所谓双轨制是学生在第三学年时,每个系的学生分成学科组合1和学科组合2.学习时学科组合1与学科组合2的课程不一样(将课程分为专项培训、企业实习和做企业项目三个内容,如下图该校信息科技系教学模式)。到了第二学期对调。以此类推。这样做的好处是合理地利用了教学资源,灵活安排课程,随时可以保证与工业项目合作,进行开发与研究,同时也确保企业项目的完成和企业的实习岗位的连续性。

    (三)“独树一帜”的教学工厂

    “教学工厂”是南洋理工学院的注册商标,是由学院院长林靖东先生提出的一个先进的办学理念。从早期的“日新学院”、“法新学院”、“德新学院‘’到现在的南洋理工学院,使”教学工厂‘’的办学理念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升华。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四个发展阶段即:阶段一:学院和企业开展伙伴关系,尽可能多地吸纳先进企业的技术和资金,全面模拟企业环境。在仪器、设施的设置和布局上尽可能与企业保持一致,让学生参与项目工作,得到锻炼。 阶段二:学院全年不间断的学生项目安排, 以配合企业的需求。企业的要求包括技术、人员,学院可以随时随地的提供可靠的保证,这样企业才会与学院长期合作。学院教职员都具有一定的企业背景,都能清楚地了解企业的需求,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具备了一定的实战能力。这样的教师能胜任项目工程师和学生导师。本阶段还建立了教学工厂项目平台(TFPP)。阶段三:学院开始着手系统专能的开发,并致力于大型综合项目的开发和设计。在坚持教学工厂项目平台(TFPP)的基础上,着重开始专能开发和教职员的专业培训工作,为学院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学院开始注重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分享(AES),学院也为AES注册了商标。阶段四:经过前面三个阶段的发展与完善,学院的“教学工厂”的理念已经基本健全起来,已经能够帮助学院实现自己的理想。

    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概念是真实的企业环境;持续的项目开发;学校本位。所谓真实的企业环境,就是在教学中,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到教学环境中,由模拟到模仿,最终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置身在一个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也具有了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所谓持续的项目开发就是学校不断地进行企业项目和研发项目,这是“教学工厂”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教师来说,通过不断地参与项目开发,了解了企业的技术状况和实际需求,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来说,学校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完善更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过程,学生从一年级开始,教师就要指导他们完成一定的项目,而这些项目都来自企业或其他单位,这种“实战演练”使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得到了鼓励和开发,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对于学校来说,一方面确保了课程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挂钩,提高了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也是学院专能开发和教职员专业培训的重要途径;促进了学院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学院与企业始终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学校一方面给社会不断地输送人才,另一方面,在为企事业单位开发项目的过程中实现了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学校本位,顾名思义就是“教学工厂”以学院为本位,而不是以企业为本位,它是在现有的教学系统(包括了理论课、辅导课、实验和项目安排)的基础上而设立的。

    (四)“无货架寿命”的教师专能开发

    南洋理工学院对在职教师的培养模式也让我们大开眼界。他们提出了“无货架寿命”的概念,就是不论你的年龄大小,只要你具备学习能力就可以获得学习机会。这个管理理念,实际上就是提倡员工终身学习的理念。他要求每个人要有危机意识,时刻关心自己的“货架寿命”,注重学习,不断进取。南洋理工学院为保证教职员工能够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进修条件。平均每个员工在一年内有一个月以上的学习进修时间,学校无偿提供机会和经费。对教师培训计划的制定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途径,有的是根据学院、政府或者企业的需要来安排的,有的是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或做项目过程中发现的薄弱环节或需要进一步深造提出的,总之,持续不断的知识更新和源源不断的企业项目经验,使教师的专业技能越来越强。

    此外,南洋理工学院在教师招聘上,并不盲目追求高学历,只要求是本科以上学历,但却对教师的企业背景十分看重,他们要重点考察将被聘任者在什么样的企业工作过,在企业从事过什么样的工作,是否有从事项目开发的能力等,而且企业工作的时间必须在5年以上。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是不可能直接来校任教的。所有教师都必须参与项目开发,这使得教师首先在专业知识上要能够不断地加以更新,不断地跟踪最新的科技发展,否则就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就要被淘汰;其次要主动保持与企业界的密切联系,了解企业界的技术状况和最新的技术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符合学院对教师的要求,这样的教师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二、启示与思考

    1、发展职业教育,教师是关键

    南洋理工学院林靖东院长在介绍其办学成功经验时说:“只有能促进国际经济发展的学校,才能得到企业的认可,赢得企业的主动合作。只有得到企业的支持,学校才能得以长远的、更好的发展。而要得到企业的认可,学校必须超前发展,要培养超前发展的老师”.职业院校应把保持与企业齐头并进、甚至超前于企业的发展,作为职业院校自身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把培养培训教师作为办好学校、培养好学生最重要的工作。同时为使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术不落后于企业生产发展,职业院校应鼓励教师主动到企业进行调研,预测企业发展趋势,超前2-3年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和技术技能进行积极准备。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聘请企业工程师每周一次到学院上课,使教师及时了解企业技术的发展动向;每年安排一定的天数让教师接受新课程学习、学院内训、专业项目研究、出国学习等各种提高培训;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分期、分批地安排教师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或实践,参加企业的专业技术工作,参与或承接企业的科研项目,使教师的专业知识得以拓宽,科研能力得以提升,专业技能得以发展,整体素质得以提高。特别是通过项目教学与研究,提供教师与企业沟通的机会,使教师及时了解企业前沿技术,积极超前进行专业开发准备,在最短时间内迅速进行新专业和新课程的开发,为企业培训专业人才,为企业技能开发服务,为企业发展服务。这样也使教师的专能得以开发提高,提升了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有助于教师更新自我,使教师成为超前发展的老师并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

    2、借鉴“教学工厂”的办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教学工厂”理念,由模拟到模仿再到融合,达到将实际企业环境引入到教学环境之中,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教学工厂”理念,在我们国内的职业教育界也早有人提出,但应该肯定的是这个“教学工厂”理念在南洋理工学院得到了非常成功的实践,并且为学校开拓了极具生命力的发展空间。

    职业院校不同专业的情况不同,“教学工厂”的理念也不完全相同,但在服务于职业院校教学工作的特点上是完全相同的。从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发展可以看出,“教学工厂”既是一种办学的模式,更是一种办学的理念,这种理念不是传统的理念,因为什么是教学我们都明白,什么是工厂我们也明白,但什么是教学加工厂?不能以传统的工厂、传统的教学去看待它。学校+工厂已不是原来的学校和工厂,教学工厂不是为赚钱而设置的工厂,完全是为了教学,完全是由教学者决定要做什么,由学校主导,而不是企业主导。从学生的培养方案、课程的开发、教学的组织和安排,到教师的培养等各个方面都要体现这种理念,其核心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此外,在职业学校推广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能使课堂和工厂“对接”.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开阔眼界,努力寻求更好的方法,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学生可通过真实的生产和实际的项目设计,学到实际的知识和技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真实环境的了解,真正实现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工作岗位的零衔接,也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多元化的、多层次的工作环境里。在项目的开发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团队的智慧,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地超越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而在不断的项目研发过程中职业学院的专业开发能力自然地得到了提升。我们可借鉴南洋理工学院三年级学生的教学安排,即下厂实习和专向培训分轨运行,既体现了学校主导,又能考虑到企业的实际,企业只要有需求,无论什么时间段,学校都能提供服务。

    3、校园文化应融入企业文化

    我们认为,不管是哪种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校园文化引入企业文化都是很重要。企业文化注重整体企业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建设与管理,追求高层的知识和道德修养,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能使人们较快地适应形式。未来的企业竞争关键不在科技,应在于企业文化,因为科技是可以去买的。好的企业文化、企业理念,能够使得1+1>2.这也是我们办学校所追求的。市场经济实行平等竞争、优胜劣汰,越来越多的教职员工认识到,要实现个人价值,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要靠知识、靠本领,努力获得新知识,刻苦钻研新技术。我们应该想尽办法,把学校办成一个和谐的,愉快的工作的地方,这样才能够留住人才,要坚定以人为本的理念,学院发展得快,完全是靠人,要把人力资源当作一种资本。在南洋理工学院,校长在每周举行茶会,与教师就学科专业建设、项目开发与课程建设,教师意见与建议等沟通和交流。这点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把校企合作办成双赢、持续的。目前我们有很多学校的校企合作,主动和主导都在企业,不在学校。我们认为校企合作更重要的主导应该是在学校,而不是在企业。学校的校企合作应该是以教学为主,突出教育的功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发展教师的能力为目标,给学生好的学习机会和环境,学院一方面要超前,另一方面也要创新,不创新就不会成功,创新、突破、超前非常重要。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之所以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抓住教育培养人的本质特征,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始终不移地坚持超前创新意识,本着敬业奋进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怀着对职业教育执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们在短短十几年的办学经历中不仅所培养的人才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而且有能力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让企业自觉地意识到企业要发展,也必须依靠职业教育,依靠学校,学校与企业成为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应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经验,立足本土,立足本校,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但我们不能完全生搬硬套南洋理工学院的现成模式,而应根据学校自身发展规模,实验设备,专业设置,教师配备,学生层次及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等,创造性地加以利用。

    参考文献:

    [1]白彦婷。新加坡“教学工厂”的经验与启示[EB/OL].http://www.govyi.com/lunwen/200906/315732

    [2]巢雨仓。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理念及其启示[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3]吴念香。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职业教育超前性给我们的启示[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师培中心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习文集200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