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韩国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经验
  

黄日强,黄勇明 东华理工学院,江西 抚州 344000

  摘要:战后,韩国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其基本经验是:及时制定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导航;重视职业教育立法,用法律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护航;重视在普通教育体系中进行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拓宽道路;注重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为职业教育吸引生源;把职业教育与企业紧密联系起来,为职业教育注入活力。
  战后,韩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有力地配合了韩国经济的腾飞。据统计,到1995年,韩国有职业高中762所,专科大学145所,还有17所开放大学和一所广播电视函授大学,在校生近200万人。纵观战后韩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其中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一、及时制定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导航

  韩国政府在战后几十年中始终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并根据韩国经济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对职业教育需求的变化,及时制定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为韩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航向。

  从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末,是韩国经济的恢复时期。在这一时期,韩国经济发展缓慢,国内除了一些轻工业小了外,几乎没有什么工业,社会对技术人才、技术工人的需求量不大。与此相对应,韩国政府虽然口头上重视职业教育,但在投资和政策上并没有倾向于发展职业教育,而是倾向于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普通教育,中精力和财力抓扫盲教育和初等义务教育,先后制定了《完成义务教育6年计划》(1954-1959)和《扫盲5年计划》(1954-1958)。

  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是韩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1962年,由于韩国采取了变"进口替代"为"出口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和国际经济循环,大力发展纺织、印染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急需大量技术人才和熟练的技术工人。进入2O世纪70年代之后,韩国政府采取了以发展重化学工业为重点的"出口主导型"新经济战略,把国内企业直接推到国际市场去参加国际间的激烈竞争,韩国各大企业首先感到人才不足,特别是技术人才和熟练的技术工人供不应求。与此相对应,韩国政府及时调整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其中包括:先后制定了3个中长期计划,即《职业技术教育5年计划》(1958-1962)、《科学技术教育5年计划》(1967-1971)、《科学技术人力供给计划》(1973-1981),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大职业教育立法的力度,在近20年的时间内,韩国共出台了7部与职业教育有关的法律;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资,1965年,韩国将对日本的"财产请示权资金"的一部分用于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并于1967年、1969年和1975年进行了3次教育借款,将这3次借款的内资34314百万元(韩币)和外资6920万美元用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大力兴办多种层次的职业教育,这一时期,韩国新建了几百所职业高中,改善了职业高中办学条件,在每个道和直辖市各设立一所实业高等专科学校,对初中毕业生进行5年学制的职业技术教育,1970年,创设与高中相衔接的2-3年制专科学校。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韩国经济出现了负增长。针对这种情况,韩国改变了重化工主导型经济发展政策,提出"技术立国"的口号,制定了以高科技为先导的经济发展战略,因此,急需大批较高层次的科技人才。1979年,韩国将各地的实业高等专门学校和初级大学合并成立了与高中相衔接的单一体制的专科大学,充实专科大学办学条件,扩大招生名额。1982年后又陆续创建了6所四年制开放大学,并于1982年将广播电视函授大学从汉城大学内独立出来,设置专科课程和本科学士课程;开始注重培养精英科技人才,1983-1984年,韩国先后设立了京畿、大田、庆南、全南4所"科技高中",并于1986年成立技术大学,接受"科技高中"的大部分毕业生。这两种学校与1971年成立的韩国技术院一道形成了高中、大学、研究生院一条龙体系,为韩国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精尖科技人才。

  20世纪90年代,韩国出现了严重的技术员和技术工人短缺现象,尤其在中小型企业为甚。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初,仅制造业就缺少10万-15万技术人员,职业高中的毕业生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面对这种情况,韩国政府又及时制定了新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其基本目标是:为了适应2000年尖端产业社会的需要,改革高中教育体制,扩大职业高中的收容能力,调整和提高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长期5:5的比率;对没有升入大学的普通高中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改善职业高中的实验实习条件,灵活处理"产学合作"活动,提高职业高中的教育质量。

  综上可见,韩国政府在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及时根据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需求的变化制定了相应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有所侧重地发展不同类型和层次的职业教育:。例如,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韩国重点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发展中低层次的职业教育;20世纪80年代,重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20世纪90年代,重点扩大职业高中的收容能力,提高职业高中的教育质量。这样不仅为韩国职业教有的发展指明了航向,而且使韩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协调一致,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二、重视职业教育立法,用法律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护航

  韩国政府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立法。通过立法,加大了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规定了职业教育发展的资金来源,提高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指导了职业培训工作的开展,从多方面、多角度保证了韩国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1949年l2月制定并颁布的《教育法》就强调"要特别重视公民、科学、实业和师范教育"。1963年,韩国又制定了《产业教育振兴法》,强调要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加强职业教育,并规定政府当局、地方自治团体和学校法人为振兴职业技术教育提供支持,确保实验实习设备和实验实习费用,对职业技术教师和职业技术学校、理工科学系学生实行优待。这些法规提高了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1969年,韩国颁布了《科学教育振兴法》,规定各级政府要对职业教育进行投资,还决定建立"科学教育基金"以支持科学教育的发展。这些法律条文保证了韩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资金来源。1973生,韩国又制定了《国家技术资格法》,规定产业界各种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要具备国家统一的技术技能标准,要求凡是接受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后参加工作者,必须按该法规定的内容进行考核,对获得技术资格者,给予相应的经济和社会待遇。这种技术资格考核相当严格。据统计,1975-1980年间,韩国共有350万人应试,合格者仅为20%。《国家技术资格法》的颁布与实施大大提高了韩国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

  为了大力发展职业培训,韩国于1965年制定了《职业训练法》;为了解决企业熟练工人不足的问题,于1974年制定了《职业训练特别措施法》;1976年又颁布并实施了《职业训练基本法》,规定凡雇用300名以上职工的企业主,有义务对企业内10%的职工进行企业内训练;1976年,韩国修改《教育法》时,又把产业体附设初中、高中学校及特别班级的条款写入其中,规定从1977年起,在雇用1000名以上工人的工矿企业中为青少年工人设置初、高中学校,在雇用100名以上就业人员的工矿企业中为青少年就业者设立特别班级;1976年12月,韩国政府颁布《职业培训资金法》,决定以《职业训练基本法》为依据征收税金,建立韩国职业培训基金;1981年制定《职业培训法》,规定凡拥有200名以上职工的企业必须设立职业训练班,对不搞技术培训的企业,征收培训负担税,并提高纳税额;1981年,为了有效地对技术人才进行管理,制定并颁布了《韩国职业训练公团法》;1999年,制定《职业提高培训法》,推行职业能力开发计划,规定所有行业,凡50人以上的企业都必须为在职职工提供职业能力开发课程。以上法规迅速促进了韩国职业培训工作的开展。

  综上可见,韩国的职业教育法制比较健全,与发展职业教育有关的方方面面在法规中都有所体现。特别是在职业培训方面,韩国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到法规,从不同侧面保驾护航。有的法规侧重于职业培训制度的建立;有的侧重于职业培训义务的规定;有的侧重于职业培训基金的征收;有的侧重于职业培训的管理。如此健全的法律体系,不仅可以促使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而且能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具体的法律指导。

  三、重视在普通教育体系中进行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拓宽道路

  韩国政府十分重视在普通教育体系中进行职业教育,以此培养普通学校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拓宽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

  战后,韩国政府先后进行了7次普通学校课程改革,逐步把职业教育渗入普通学校中。第二、第三次课程改革强调普通学校课程要尊重学生经验和生活,要具有生产性和实用性;第四、第五次课程改革提出要在初中实施职业基础教育,高中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内容;1987年进行第六次课程改革,在初中新设《技术、家政》科目,高中设置专业科目,内容包括《农业》、《工业》、《商业》、《水产》、《家事》等方面;20世纪90年代又进行了第七次课程改革。要求高中教育实行二元化开放型课程体系,使高中教育课程的内容从"学问中心"解脱出来,转为以实用内容和能够适用于生活的内容为中心的课程。韩国从1990年起在209所普通高中对2万多名学生逐年扩大职业教育,为这些学校提供一定的基础实验实习设备,改善教育条件。到1995年为止,利用工业高中附设职教课程的普通高中已从9所增加到24所。

  目前,韩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已深深地渗入到普通教育体系中。在韩国的初等教育中,小生虽然没有设置职业课程,但经常结合文化教育、经济教育、人口教育、出路教育和各种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增长学生的职业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另外,学校还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在初中,韩国把职业教育科目《实业与家政》作为学生的必选课程,还设置了8门职业教育科目作为选修课程,内容包括《技术》、《家政》、《技术与家庭》、《农业》、《工业》、《商业》、《水产业》、《家事》。在普通高中的课程表中,韩国设置了《实业与家政》科,下设《技术》、《家庭》、《农业》、《工业》、《商业》、《水产业》、《家政》和《信息处理》8门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

  综上可见,韩国政府在普通教育体系中进行职业教育的主要切入点是课程的改革与设置。韩国通过7次普通学校课程改革,逐步在普通初、高中开设了职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小学虽然没有明显的职业教育课程,但存在职业教育隐性课程,以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观念和职业态度。韩国政府的这种做法非常值得借鉴,因为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手段,是贯彻教育方针、政策的主要阵地,职业教育只有通过课程的设置落实到普通学校中,才不会流于形式、失之空泛。四、注重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为职业教育吸引生源韩国是个崇尚人文的国度,在人们的头脑中,"体力劳动低贱"的思想比较严重,一般人都不愿接受职业教育。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毕业生都竞相报考人文高中,一次没考取,就参加文化补习班,以便下次再考。针对这种情况,韩国政府十分重视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以吸引学生接受职业教育。

  (一)招生时,尽量吸收优秀生,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

  1974年,韩国政府颁布了高中升学考试改革方案,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改换考试次序,过去是前期考试为报考普通高中,后期考试为职业高中,这次改为前期考试为职业高中,后期考试为普通高中。同时,规定参加前期考试被录取者不得再参加后期考试。在韩同,职业高中录取标准高于普通高中,进入职业高中不仅要与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进行同样的考试,而且还需要参加复试。

  (二)注重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待遇

  20世纪80年代,韩国政府改革了奖学金制度,扩大了职业高中生奖学金的受惠率,职业学校学生还可获得较高的助学金,另外,免收10%-15%的职业高中学生的学费。韩国政府还规定,小学四年级到初三的学生都要自选一门技术,考试通过后,授予1-3级技能证章。技能证章获得者免交或少交学费,还可在升学时享受一定的优待。

  (三)在升学与就业上为职校毕业生提供优惠条件

  韩国政府规定,在高考录取过程中,当普通高中学生和职业高中学生成绩相同时优先录取职业高中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可继续升入职业大学或综合大学相应专业学习,获得合格证书者可享受优待,职业大学学生可转入综合大学学习。另外,韩国政府还出台政策,优先保障职业高中毕业生就业,就业后即能获得熟练工人证书。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初,韩国职业高中毕业生失业率为22.7%,而同期高等学校毕业生失业率为36.92%;20世纪90年代初,韩国职业高中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2.7%,其中工科毕业生就业率达100%,而同期大学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82%,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52%,普通高中毕业生的就业率则更低。

  (四)注重提高技术工人和技术员的社会经济地位

  1973年,韩国制定的《国家技术资格法》中规定:对获得技术资格者给予相应的经济和社会待遇,并在就业、海外进修、奖金、服兵役等方面具有优先权。韩国政府还规定,最高档次技术人才享受同等待遇,即最高档次的技术工人与获得博士学位的最高档次的工程师同等重要,因此,享受同等待遇。

  综上可见,韩国政府为了改变民众对职业教育的拒绝态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方位地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分别在职业教育前、职业教育中和职业教育后推行了许多优惠政策,受益面不仅涉及职业学校的在校生和毕业生,而且涉及社会上的技术人员。这样就会在韩国民众的观念中产生强大的立体攻势,使他们改变对职业教育的态度。

  五、把职业教育与企业紧密联系起来,为职业教育注入活力

  企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阵地,只要把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职业教育就会迅速壮大。另一方面,企业又是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归宿地,职业教育如果脱离企业就是闭门造车,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韩国政府通过各种措施,把职业教育与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一)通过立法,使企业承担起职业培训义务

  20世纪70年代,韩国政府先后颁布了《职业培训特别措施法》和《职业训练基本法》;20世纪80年代,颁布了《职业培训法》;20世纪90年代末,颁布了《职业提高培训法》,规定凡50人以上的企业都必须为在职职工提供职业能力开发课程。目前,韩国绝大部分企业都有自己的职业训练制度,要求十分严格。一些大企业还根据形势的变化,制定本企业的职业训练要求,不断更新教材和培训方案等。

  (二)积极推进"产学合作"事业的发展

  1973年,韩国修改《产业教育振兴法》,制定"产校协作"政策,要求企业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提供方便。20世纪90年代,韩国开始在各地区组织"产学合作教育协议会",以规划、指导、协同该地区的"产学合作"。为了加强和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现场实习的质量,韩国教育当局还选定"示范学校",并指定与之相关的企业作为现场实习单位,配备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实习课程的开发、指导和监督,由政府对该企业进行重点支援,以使现场实习顺利进行。从1994年起,韩国又开始进一步在17所技术高中推行"2+1"学制(即学生在学校内学习两年、再到企业接受一年训练)。

  (三)设立一定的机构作为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纽带

  1973年,韩国文教部设立产校协作课,管理和指导产校协作活动;1974年,成立"产学合作财团",以促进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援助;20世纪90年代,韩国又在各地区组织成立"产学合作教育协议会",协议会由学界、地方自治团体、产业界以及地区民间代表组成,以规划、指导、协调该地区"产学合作"活动。

  综上可见,韩国政府联结职业教育与企业的措施是多方位的。从手段上看,既有立法又有一定的制度,还成立了管理机构;从形式上看,既有企业内职业训练又有产业体附设学校,还有"产学合作"制度及"2+l"学制。这些措施就像一个个纽扣牢牢地把职业教育与企业联系在一起,不仅为企业带来了生机,也为职业教育注入了活力。

返回顶部